趵眼 | 这场关于黄河的国字号论坛,为何钟情济南?

2023-11-19 07:01:3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静

责任编辑:刘克

趵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11月17日至18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3年·经济学):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200余名来自国内外政界学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齐聚泉城,围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进行学术交流,为推动黄河流域协同合作、协调发展贡献智慧。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围绕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软实力提升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交流。作为论坛的承办地,济南更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向世界展示了其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实践成果。

  这场高规格且意义重大的“国字号”论坛为何“牵手”济南?关于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思考和头脑风暴,又将对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济南带来哪些影响?

趵眼

  5次“牵手”,共谋发展

  对济南而言,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已经是“老朋友”了。今年是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连续第五次在济南举办。

  5年来,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共商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大计,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之策,已成为开展黄河生态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

  对于论坛“牵手”济南的原因,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指出,济南是黄河沿岸重要省会城市、维护黄河安澜的重要支点,是山东省传承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心城市,更是先秦诸子特别是齐鲁两大思想文化形态交锋交汇的历史重镇。因此,在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济南尤其承载着特殊的使命担当。

  进入新时代,共谋河与城的和谐共生之道,厚植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形成城河相得益彰的共生方案,成为需要直面的时代命题。5年来,每一届论坛都围绕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设置议题,开展讨论。  今年的论坛活动中,除了主论坛之外,还举办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论坛、黄河生态文明与城市软实力提升论坛、生态文明学术期刊发展论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论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与法治保障论坛、流域与绿色“一带一路”发展国际论坛6个平行分论坛,旨在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黄河文明铸牢中华民族根与魂贡献生态文明智慧和力量。

  毫无疑问,大咖云集的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为济南搭建了高水平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推动着济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趵眼

  一路携手,见证蝶变

  “牵手”5年来,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也是济南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的见证者。

  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素有“海右名郡、天下泉城”的美誉。在这里,千佛山、齐烟九点等872座青山峰峦叠翠,黄河、小清河等136条河流纵横交错,构成了“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独特风貌。

  近年来,聚焦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篇章,济南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强省会建设全过程各领域,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引领下,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加快建设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带,构建“人河城”和谐统一的沿黄生态廊道,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泉城人民的幸福河。

  聚焦做好“水”文章,济南坚持“四水四定”和“五水共治”,坚持黄河两岸、流域内湿地、河湖水系一体化综合治理,水清河畅守护黄河安澜。举全市之力推进入黄支流综合整治、小清河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治理、“两清零一提标”等重大工程,在全省率先消除劣V类水体,全市国控断面好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小清河水质实现“四连升”,2022年出境断面水质破纪录达到二类标准,“出走”60年的中华鳑鲏家族再度归来。

  为全方位提升泉城气质,济南连续4年印发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年度方案。今年,济南空气质量在2022年刷新最好监测记录的基础上,前三季度PM2.5浓度继续保持全省通道城市最优、比“十四五”基准年改善27.1%。

  如今,济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绿色福利”“生态红利”成为市民的“幸福标配”。

  大河之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强省会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绿色、低碳、韧性、宜居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生态济南、美丽济南的蝶变正在上演,“山泉湖河城”的生态底色持续被擦亮。

趵眼

  黄河文章,澎湃新篇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首次把济南纳入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中定位,使济南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关键一子”,全国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重构的“重要一极”,辐射带动黄河中下游城市的“关键一核”。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济南使命在肩、责无旁贷。

  聚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关键词,济南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为落实“国家使命”,济南组织编制的《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提出,建设“人河城”和谐统一的沿黄生态廊道、黄河中下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样板区。围绕“济南特色”,展示黄河下游唯一“山河统筹”的区段风貌,《规划》提出“黄河-泰山-徒骇河”山河统筹的生态保护实施路径。

  如今,以“蓝绿”为底色的泉城大地上,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更是清晰可感。全市产业结构不断向绿色化、高端化、规模化迈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2022年新增11个绿色发展工业园区、78家绿色工厂,全市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到20%。“十四五”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4.1%。

  目前,全市“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9%,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6%以上,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0%以上。

  把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济南正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奋力书写“黄河新篇”,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泉城贡献。

作者:张静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